【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专题报道】聆听郭燕红处长“以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为契机夯实基础
一、护理专业的内涵与任务
郭处长指出,在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关于《护理工作范畴的报告》中,护士的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照顾患者、协助治疗、健康指导、协调沟通。近几十年来,虽然我国的护理专业发展了,但是很多护士对护理实践的理解却出现了偏差,护士把技术性的操作,如打针、发药、执行医嘱当成了主要工作,而忽视了照顾患者,忽视了基础性的工作,把基础护理等同于简单的生活护理。学历、职称、年资越高的护士越不愿意留在患者身边。然而我们反思,护理实践最核心的是什么?是“care”,即照顾患者。就是要我们以患者为中心,一切工作围绕一线,一切一线围绕患者。要实行责任制,落实整体护理,让护理服务贯穿患者身心社的护理,让护理服务从患者入院开始延伸到患者出院以后。南丁格尔在《医院札记》写到:“如果患者感到冷、用餐后不适或得了褥疮,一般说来这不是疾病的原因,而是护理不当所致。护士应该做什么,可用一个词来解释,即让患者感觉更好。”也就是说,护理工作的本源应该是给患者提供照顾,让患者感觉舒适。
二、护理专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加强护理工作是实现医改目标的重要措施,是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是护理专业和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郭处长指出,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医疗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等工作都与护理工作和护士队伍管理相关,特别指出护士的管理应推行岗位管理制度,酬金分配方面应按照护士的工作质量和数量进行分配,遵循“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同时,让护士的工作质量和数量与晋升、评优等挂钩。
此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疾病谱的变化,护理工作也面临着更广阔的工作前景,老年科、康复科等专科护理应得到重视和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也要求护理工作从多视角为患者提供护理,提供全身心的关心、支持、帮助。
三、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作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主题为“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目标是“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护士满意”。通过这样的活动最终达到“优化护理模式、深化整体护理、落实护理职责、提高管理效率、促进专业发展”的目的。在郭处长的讲座中,多次用实例诠释了“满意”的方方面面。例如,“患者满意”,如何做到?郭处长指出,患者感受到的医疗护理质量不仅仅是专业娴熟的医疗护理技术,而很大一部分还来自于患者的感受,即舒适。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满意度。目前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着沟通不到位、不充分的现象,护士与患者的交流接触显得“冰冷”,这样的沟通效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满意度,也严重影响了患者对护理职业的肯定。
优化护理模式,落实整体护理,实施责任制。实行责任包干,即责任护士对其负责的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全面负责,包括生活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指导等。
落实护理职责,对护士分层,但不分等。不能让低年资护士只做简单的生活照顾,而是要在高年资护士的指导、带领下尽快成长。资深的护士也要承担患者的生活护理,而且还要承担危重患者的生活护理。切实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夯实基础护理,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推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满意的护理服务。
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应思考如何能够通过合理的管理、科学的管理,让护士把临床、把患者身边的岗位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改变对临床一线护士的分工方式,从功能式分工,变为责任制护理。让护士通过分工方式的改变来对患者负责,而不是对工作职责负责。让护士的培养思路从以技能为本转变为以能力为本。
郭处长的讲座中指出,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并非一场运动式的突击性工作。其目的是要通过这一专项活动在近期内使基础护理工作得到加强,使护理服务得到改善,从长远发展来看,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护理服务、护理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逐步探索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式,以达到促进医患和谐、提高专业水平、保障医疗安全的目的。
郭燕红处长的此次讲座,用诸多实在的、通俗易懂的例子让大家明白“创优”的必要性以及此项工作的长远性,再次为大家理清了护理工作的思路,以及护理实践、护理专业、护理事业的发展方向。
护理部 王若婧